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园区 >  >> 
热门:奥运冠军陈晓敏: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,就是以128万卖掉金牌
来源: 李虎虎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11 04:52:29

2003年,广州一场拍卖会,拍出了一块奥运金牌。

主办方介绍:这枚金牌属于奥运举重冠军陈晓敏,无底价拍卖。

话音刚落,下面就炸开了锅,人们议论纷纷,陈晓敏缺钱了?怎么会卖掉曾经的荣誉呢?


(资料图)

1 . 贫困刻苦的天才举重运动员

提起陈晓敏,想必朋友们并不陌生,9枚金牌,11次打破世界纪录,响当当地诉说了她的职业生涯。

1977年,陈晓敏出生在广东鹤山一个小村庄里,家中有六个兄弟姐妹,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,一家人生活得很拮据。

陈晓敏是家里最小的孩子,她却从不倚小卖小,反而特别懂事,经常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。

陈晓敏从小就力气大,10岁时,她帮父母打柴,一捆几十斤重的柴,她可以毫不费力地背起来,父母看了既欣慰又心疼。

1988年,陈晓敏11岁了,一天上体育课,老师给全班同学做期中测试——女生800m,男生1km长跑。

跑步结束后,其他的学生都累得气喘吁吁,有的人甚至直接躺在了草地上,唯独陈晓敏一直脚步轻盈,呼吸平稳。

这一幕恰巧被县体校的一位教练看到了,教练顿时眼睛一亮,他走上前,指着陈晓敏问体育老师: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?

体育老师有些得意地说:她叫陈晓敏,这孩子可是个好苗子,不但自身素质好,还特能吃苦,假以时日,一定会一飞冲天的,参加奥运会也不在话下,你这个伯乐,这次遇到千里马了!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把她带走了。

教练走到陈晓敏面前问:你愿意跟我去体校训练吗?

陈晓敏看看眼前这个陌生人,又转头看看老师,有老师在,她倒不害怕,只是这个问题把她难住了。

晓敏想了想,问道:去体校要花很多钱吗?我上了体校还能读书吗?

教练听了哈哈大笑,认真地回答道:小丫头,心思还挺细腻的,当然能正常上学,如果你练得好,还可能得到补贴。

陈晓敏一听能继续上学,还有补贴,立刻就来了精神,连声说:那我愿意去。

2. 体校里的“卷王”

进入体校后,陈晓敏被安排到了举重训练队,第一次训练,她就让众人大吃一惊,谁也没想到,年纪最小的她,竟然轻松地拿起了师哥师姐练了几年的杠铃,虽然动作不标准,但她却举了起来。

教练见此,脸上也挂满了笑容,从此更加专注地培养陈晓敏。

相比比师哥师姐,陈晓敏来得比较晚,训练自然也落后了一截,虽然教练一再对她说不要和别人比进度,但是一向要强的晓敏还是暗自较劲,背着教练偷偷训练。

她常常在大家都睡着时,悄悄爬起来,一次次将超过自己体重几倍砝码的杠铃,重重地压在肩膀上,很多时候,晓敏疼得脸都变了形,可她还是忍住一声不吭。

皇天不负苦心人,陈晓敏的进步突飞猛进,两年后,省体校向她抛来了橄榄枝,在省体校训练了一年,她又晋升到广东队,得到了蔡俊成教练的青睐。

蔡教练把陈晓敏的进步总结成4个字:聪明好学!晓敏是队伍里最卷的一个,本身就天赋极佳,还要在每次训练结束后,反思自己。

学霸不可怕,可怕的是学霸比普通人还要努力,陈晓敏就是妥妥的体育界的学霸。

在蔡教练的指导下,晓敏的举重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,举重成绩一路飙升。

体校也不是一年365天都在训练,每逢休息的时候,队友们都去放松了,陈晓敏却留在宿舍学英语。

有人问她:你搞体育,也用不上英语,学它干什么?陈晓敏说:我不是要文凭,要的是读懂读好,多学点东西总没坏处!

3 .一飞冲天的天才运动员

由于在广东队表现出色,1992年,年仅15岁的陈晓敏就进入了人人羡慕的国家队。

进入国家队后,由于训练紧张,陈晓敏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,平时跟父母都是电话沟通。

陈晓敏是个孝顺的女孩儿,每次打电话,她总是报喜不报忧,给父母讲训练中遇到的趣事儿,自己又取得了哪些进步,很少吐露受伤的事儿。

可作为运动员,受伤是难免的,有一次,陈晓敏训练时因为重心不稳,左腿神经严重拉伤,她忍着疼,大大咧咧地来到了医院。

医生检查后,严肃地告诉她:以后不能再这样不要命地训练了,严重拉伤也会致残的。

医生的话吓得晓敏倒吸了一口冷气,以后训练更加小心了,这件事当然也被她瞒过了父母。

直到一个月后,父母才在教练那里知道了消息,父母问她,她却轻描淡写地说:都过去了。

1993年07月,七运会如期举行,陈晓敏迎来了进入国家队的首场亮相,一开局便一鸣惊人,她以232.5公斤夺得了54公斤级冠军,六次超过这个级别的抓举、挺举和总成绩3项亚洲记录。

同年,第七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,陈晓敏一鼓作气再次突破54公斤级3项世界纪录,拿下金牌。

1994年锦标赛和亚运会,因为体重增加,陈晓敏将战场转移至59公斤,先后拿下两次冠军,打破两项世界纪录。

1995年世界锦标赛,陈晓敏依旧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,不仅继续稳定发挥,夺下金牌,而且再一次打破世界纪录。

......

自从陈晓敏参加比赛以来,除了获得金牌外,还在不断刷新记录,她用实力向世人证明:记录的意义就是用来打破的!

她把所有的金牌都寄给了父母保管,就是为了让父母高兴。

4. 挫折中邂逅了爱情

从被县体校教练发掘,到1997年,陈晓敏一路顺水顺风,流了多少汗,吃了多少苦,只有她自己知道。

可上天似乎觉得给她的磨炼还不够,1997年,晓敏所有的辉煌都止步了。

这一年,她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,父母见到女儿非常高兴,但两位老人却发现女儿平静的眼神下,掩饰着一丝受伤与落寞。

父母直到女儿一向要强,报喜不报忧,他们不敢直接问,便向教练打听。

教练告诉老人,晓敏因为使用兴奋剂被禁赛两年。

陈晓敏一向是有实力的,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?

原来,在比赛开始前的训练中,为了拿到好成绩,晓敏加大了训练强度,却不想引发了旧伤,一时身体状况急转直下。

医生开了药,却没想到这些药中含有兴奋剂成分,在后来的检测中,晓敏被检测出阳性,陈晓敏不得不暂时离开。

在禁赛的两年里,外界众说纷纭,可不管外界如何言说,陈晓敏都没有关注过,她将全部心思都放到了训练上,不能参加比赛,训练却不能落下,为了保持良好的参赛状态,她每天把重复的动作都要做上成百上千次。

虽然晓敏遭遇了挫折,却也意外收获了爱情。

伍丹是广东田径队的一名按摩师,他对晓敏一见钟情,并展开了热烈的追求,可晓敏却拒绝了,她怕恋爱会耽误训练。

可伍丹一直都没有放弃,过了一年多,有一次,陈晓敏想把摩托车从鹤山弄到广州,方便以后上夜校,可她没有驾照,就打电话让伍丹来帮忙。

当时正是盛夏,伍丹接到电话后,当天就大汗淋漓地赶到了鹤山,此后,他主动请缨,每天骑着摩托车接送陈晓敏上夜校。

晓敏被伍丹的热情感动了,两个人的爱情就这样滋生了。

时光荏苒,晓敏终于熬过了两年的时间,日思夜盼的奥运会终于要来了。可奥运前夕,她意外受伤了。

当时,晓敏和伍丹一个在北京,一个在广州,晓敏哭着给伍丹打电话:伍丹,我好怕,怕参加不了比赛。

伍丹听到女友泣不成声,心都要碎了,挂掉电话,他马上请教了专家,第二天就从广州飞到了北京。

伍丹在陈晓敏封闭式集训地的附近租下了一间房子,每天利用仅有的一个多小时接触时间,给陈晓敏按摩双腿。

傍晚,陈晓敏散步时,伍丹就在门外,两个人跟着围栏说话,两周后,陈晓敏重新走入了训练室。

5. 奥运场上王者归来,她却卖掉了金牌

2000年09月19日,是晓敏王者归来的一天,她在万众瞩目下,走到杠铃前,一举二举三举四举。

全场震惊,陈晓敏再次打破了世界纪录。以抓举112.5公斤、挺举130公斤,总成绩142.5公斤的成绩,用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俄罗斯选手波波娃,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。

领奖台上,陈晓敏热泪盈眶、嘴角上扬、她小心翼翼地轻轻抚摸着金牌,像一个孩子得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礼物,让人格外动容。

拿到金牌的陈晓敏心满意足,此时她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,常年训练留下的病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她,经过慎重考虑后,陈晓敏宣布退役,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中。

2003年,陈晓敏退役一年多,却再次引起了轰动,她把自己辛苦得来的金牌都卖了。

一时间,人们议论纷纷,陈晓敏为什么要卖掉金牌,卖了曾经的荣誉证明,难道她就这么缺钱吗?

当然不是,金牌是陈晓敏努力了12年,用无数汗水,泪水和血水换来的,怎么可能轻易卖掉呢?

原来,晓敏自幼家庭贫困,亲眼目睹了太多的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,她心中暗暗着急,几经思量,她才想到了这个主意。

金牌被一家酒店以128万购得,陈晓敏一分都没留,全部捐给了当地的希望小学。

事后,陈晓敏说:拍卖金牌,这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,这些金牌在我手里只能成为荣誉的见证,而拍卖出去得来的钱,却能帮助更多想上学的孩子,金牌的价值能得到更好的发挥。

6. 退役后的生活

退役后,陈晓敏一边调养身体,一边考取了法律学士学位,后来,在朋友的推荐下,她入职了《羊城晚报》,担任报社团委书记,继续为贫困孩子和贫困家庭奔走不停,并住持了一年一次的集体婚礼。

在第一年的集体婚礼上,陈晓敏就当了一号新人,把自己嫁了出去。

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的陈晓敏和伍丹,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,第2年,两个人就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。

三年后,陈晓敏从报社辞职了,投身房地产,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。

在商场上,她依然保留着在训练中的那股子“狠劲儿”,拼命工作。

商场上高负荷的工作,让陈晓敏本就伤病的身体更加吃不消了,在医生的建议下,她几次去澳洲疗养,慢慢地,她喜欢上了那里,便全家移民过去了。

这离她拍卖金牌已经过去整整10年。

如今的陈晓敏,已经是一个普通人了,爱人、孩子和家庭才是她最重要的东西。

也许,只有偶尔夜晚身体上的隐隐的痛,才会唤起她曾经在赛场上厮杀的记忆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